
人物簡介:鄧思楊,漢族,中共黨員,湖北宜昌人,1996年3月出生。2014年就讀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院信息工程專業(yè),曾獲得美國大學生數(shù)學建模大賽國際二等獎,“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省二等獎及微軟創(chuàng)新杯省金獎。本科畢業(yè)后保研至本校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師從高全學教授。研究生期間擔任碩011804班長,研究方向為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發(fā)表SCIⅠ區(qū)論文1篇,分別以一作和二作身份發(fā)表SCIⅡ區(qū)論文2篇。連續(xù)兩年獲得國家獎學金,并榮獲優(yōu)秀研究生、優(yōu)秀研究生干部稱號。
奮起直追,厚積薄發(fā)
鄧思楊的導師高全學教授,在科研上作風嚴謹、工作上態(tài)度踏實、教導學生耐心細致,因材施教,不斷以自己鍥而不舍的精神為學生們樹立著一個良好的榜樣。得益于這樣一位導師的細心教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鄧思楊才能不斷進取,獲得諸多好成績。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當下。”鄧思楊同學的保研之路比較曲折坎坷,大一的時候成績一般,但是在后兩年中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奮起直追。在很長的一段日子里,她都在慢慢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不管將來結果如何,至少不會因為自己不夠努力而感到遺憾。
大四保研之后,鄧思楊開始正式接觸科研,那時候的她對新的領域所知甚少,面對許多問題時總感到棘手、找不到解決方向。但是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迷茫之后,她發(fā)現(xiàn)只要靜下心來潛心研究,“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論文和代碼也一樣,有不懂的地方就多看幾遍,多查找一些相關信息,許多問題慢慢都會得到解答,有時積累足夠以后,一些重要的思想在某一個瞬間就恍然大悟了。
鄧思楊說,在科研過程中,重要的是不逃避和不拖延。逃避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逃避只會拖延時間,降低自己的信譽度,遇到問題時沒必要心慌,相信時間和心思花到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曾經有一個朋友說過一句話:真正的行業(yè)大牛一定是犯過所有菜鳥都犯過的錯,以至于他能迅速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且擁有一個解決問題的良好心態(tài)。在科研的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這個模型的效果是否會好,只能一遍遍從失敗中總結然后投入下一次的嘗試。學生時代的試錯往往是成本最低的,也許這一次失敗了,但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會促使下一次的成功,每一個光線亮麗的背后一定是不為人知的努力。
高效學習,精致生活
科研的探索之路是由無數(shù)的嘗試和失敗鋪就的,成功只有在我們累積了許多失敗和挫折以后才能獲得的,因此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大多數(shù)時候的科研一定枯燥的,我們要學會在平淡的生活里找到快樂,平衡好自己的科研工作和個人生活,用個人生活中積累的能量來應對科研道路上遇見的種種困難。日常生活里的鄧思楊,喜歡做手工,熱愛旅行,堅持運動。在旅行中,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眼界和心胸也會更加寬廣,轉換一下思維,常常能讓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更快的得到解決。她堅持早睡早起,通過瑜伽鍛煉身體,將自己的身心保持在最為良好的狀態(tài),合理規(guī)劃、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時間,以此來讓自己高效的學習和研究,平衡好科研和個人生活,在努力做出成果的同時也享受著多彩的人生。
導師高全學評價
鄧思楊同學為人樸實,勤奮好學,團結同學;在科研上嚴謹踏實,積極樂觀。能夠較好地完成科研任務,思維縝密,是一名優(yōu)秀的碩士研究生,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將繼續(xù)保持并發(fā)揚嚴謹治學的作風,兢兢業(yè)業(yè),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
(文/胡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