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批入黨積極分子,在疫情爆發(fā)、學校急招志愿者時挺身而出,懷著“始終沖在第一線”的想法,他毫不猶豫選擇報名,并多次在志愿服務中連續(xù)工作數(shù)小時,只為幫助同學們在疫情下能夠平安、正常的生活。
談到志愿服務,曾祥建印象最深的就是26號的雪天測核酸,那是第三輪全員核酸,恰逢研究生招生考試第一天,人力缺乏、天寒地凍、漫天飛雪,盡管如此,他仍未退縮,堅守志愿崗位長達數(shù)十個小時。當他穿上防護服奔赴戰(zhàn)場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他肩上的使命和責任。“任他漫天飛雪,我們始終沖在第一線,我們是竹三學子,我們是西電學子!”,秉承著這樣的信念,在31日分揀水果的工作中,他又一次從上午10點半工作到下午3點,承擔了超長時間的志愿組織工作。
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后,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都和他一樣加入了志愿者行列,值班、搬水、送餐、分發(fā)物資一系列工作接連展開,“縱然學校在整個疫情防控過程中需要克服很多困難,但是我們能真切感受到我們西電學子的奉獻與擔當?!?/p>
其實在疫情之前,曾祥建就一直在校內(nèi)參加志愿服務,他負責過學院和書院共建活動室的日常運營、參與過檔案館整理老檔案等工作。作為入黨積極分子,他認為是他接受的教育塑造了他,長久以來,他一直深深喜愛并堅信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這種精神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性格、習慣、生活作風。
如曾祥建所說,志愿者經(jīng)常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為我們無私奉獻著,從最初疫情防控人手緊缺到如今竹三志愿者群體一呼百應,此間種種皆是汩汩溪流,終匯聚成汪洋大海。
對于成為志愿者的收獲,曾祥建認為他最大的收獲就是理解與感恩。他說:“全校師生人數(shù)龐大,防控壓力巨大,不管是后勤服務保障、核酸全員檢測,還是其他瑣碎的工作,每一項工作能做下來都是不容易的,因此我們要懂得感恩,要看得別人的付出與奉獻,而不是自己不滿意就一味地謾罵與抱怨。”特殊時期,只有理解能讓人們團結(jié)在一起,驅(qū)散疫情的陰云。
他是一束光,志愿者們是一束光,每個西電學子都可以是一束光。在心靈與心靈的交互中,我們彼此溫暖,相互照顧。疫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戰(zhàn)勝它的決心。熒光匯聚則成暖陽,眾志成城,我們終將戰(zhàn)勝疫情。
(文/張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