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凱,男,漢族,共青團員,光電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專業(yè)2020級碩士研究生。本科時入選“優(yōu)秀科研人才選拔計劃”后于2020年進入本校光電工程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師從馮喆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遙感多目標檢測與跟蹤。研究生期間,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多次參與實驗室項目申請書撰寫,以第一作者發(fā)表SCI論文2篇(1篇中國科學院二區(qū)TOP,1篇中國科學院三區(qū),均為西電一類貢獻度論文)、以學生二作發(fā)表SCI論文1篇(二區(qū)),獲校級一等獎學金、“優(yōu)秀研究生”等榮譽,2022年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若無碎雨敲吾舍 不知晨“光”微寒
時針即將指向六時,遠處啟明星還掛在空中,窗外碎雨瀝瀝敲醒夢中人,踏上清晨的旅途,才知晨光微寒。
作為光電工程學院的一員,剛步入研究生生涯的徐祥凱無法很快適應,科研學習上的迷惘讓其不知所措。在某個清晨,被雨聲吵醒的他突然意識到,每位青年就如同凌晨出門時那清冷的晨光一般,想要晨光變成朝日,則需要跨越清晨的寒冷。在導師微風細雨般的指導下,他從如何閱讀文獻學起,查看了大量的文獻并尋找有意義的研究課題,這個過程無疑是煎熬且痛苦的,但這樣的痛苦為之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面對相對于自然場景視覺任務更為復雜且更具挑戰(zhàn)性的光學遙感視覺研究任務,徐祥凱結(jié)合目前計算機視覺的先進方法,別出心裁地提出了多個解決方案并得到了驗證。他憑借對科學的熱愛,在遙感視覺領域研究上一步一個腳印前行,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在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發(fā)表SCI索引論文2篇。他始終相信,翩翩學者會將光同電交融在一起,以光電為引,探索世間奧秘。

仰望天空 愿化作繁星
月色真美,抬頭仰望,夜空已是滿天繁星。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徐祥凱認為科研人員應該是全面發(fā)展、蓬勃向上的狀態(tài),應如遙感衛(wèi)星一樣化作天空中的繁星,即使不能照亮黑夜,也能在科研道路上留下光輝。因此,他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鉆研自身的學科知識之外,還主動地汲取新知識、踏入新領域。他常常與同學們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學會新的知識與技能,例如音樂、日語、文學戲劇鑒賞等,大大豐富了自身的知識體系。在研究生期間,徐祥凱多次參加學院開展的學術活動,并積極參加返鄉(xiāng)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為家鄉(xiāng)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做出一份貢獻。他始終認為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人民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不覺秋深 感恩為母校
徐祥凱從2016年至今已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度過了近七年難忘的時光,這七年間,他不忘初心,不斷克服困境,一路上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都是對他工作的肯定與未來前進路上的激勵,更是課題組老師和實驗室同學們一路陪伴和一起努力的結(jié)果。
西電對他來說是纏綿繾綣的母校,取得的成果離不開學校、學院提供的科研平臺,離不開導師的悉心教導與同學們的鼓勵幫助。正如被淺灘分為兩股湍流的溪水終會相匯一般,七年學業(yè)時光即將結(jié)束,未來路上,他會繼續(xù)秉持“厚德、求真、礪學、篤行”的校訓,發(fā)揚西電精神,承擔起新時代西電人同祖國與人民共同奮斗的責任與使命,砥礪前行!

導師寄語:
徐祥凱同學在學習與科研中一直富于激情,踏實認真,態(tài)度端正,成績優(yōu)異;在課余生活中注重綜合能力的提升,責任心強,樂于助人,具有很好的團隊精神,是個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希望他在未來能夠再接再厲,努力取得更大進步。
(文/高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