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時候,她比較像我們的一個知心姐姐,而不是老師?!彪娮庸こ虒W院大四學生梁庭浩這樣評價自己的英語老師,張艷。
紅色的大衣,瘦削的身材,白皙的皮膚,一笑起來讓人感到溫暖而又親切。這是人文學院張艷老師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從2001年西電研究生畢業(yè)后,她便選擇留校成為一名大學英語老師,十多年來,她懷著一顆愛心和對學生的責任,一直堅守在教學崗位第一線。
“剛開始工作時,對三尺講臺是怯生生的,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些學生,該如何講課,如何完成教學指標。”然而工作一個月后的一場病,激發(fā)了張艷做一名好老師的決心?!爱敃r病得很厲害,請了一個星期假。一天上午,我所帶的第一個班的55名學生全部趕到我的宿舍,帶著花生和瓜子來看望我。只有八平方米的宿舍都擠滿了,隊伍一直排到了樓梯口。當時我就想,我必須要對這些孩子們負責,以我的努力去教育他們,回報他們的愛?!笔虑殡m然已經(jīng)過去了十一年,可張艷回想起來時還是非常激動與感慨。“后來我搬進了新家,雖然也只有三十平米,但我還是邀請了全班同學帶上自己的飯盒,來我家做客。我從11點開始一直在廚房炒菜,一直到下午一點。雖然很累,但卻值得。”
大學英語,是大學所有課程中唯一不間斷授課兩年、每周兩節(jié)的課程。大學英語老師,也是與學生相處時間最多的授課老師之一。在每屆新生開學頭一節(jié)課上,張艷都會對學生做一套問卷調(diào)查,了解他們最想學到的知識,對大學英語課程的需求,及希望與老師建立的關(guān)系等問題。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從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臺錄音機,到以網(wǎng)絡(luò)多媒體為教學平臺的交互式英語教學方式,對英語老師與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西電成立了以微電子學院為試點的教改班,采用了“課堂教學、多媒體網(wǎng)絡(luò)自主學習、教師一對一口語授課”的新型教學策略。張艷了解到,對于部分來自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而言,同時掌握英語知識、計算機技能、網(wǎng)絡(luò)溝通本領(lǐng),有相當大的困難。為了讓學生能夠盡快適應(yīng),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英語學習方式,張艷與教改班其他兩位老師一起,籌備了一臺迎新晚會,要求所有學生都用英語為大家表演節(jié)目。針對不同英語能力和不同特長愛好的學生,張艷安排了對應(yīng)的節(jié)目類型,有話劇、英文歌曲、相聲等。
“有一個很內(nèi)向的男孩,起初不愿意上臺表演,我專門為他準備了一首代表思鄉(xiāng)情懷的詩歌,配上背景音樂,希望他能夠?qū)⑦@首詩演繹出來。經(jīng)過不斷的鼓勵與開導,表演當天,那個男孩雖然緊張到不住顫抖,卻發(fā)揮得相當出色?!毖莩鼋Y(jié)束后,張艷自費將演出視頻刻錄成光碟,發(fā)給每一位學生,作為新年禮物帶給父母。那位男孩也逐漸克服了自卑與羞怯,在課堂上變得活躍開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