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國獎人物 | 郭星星:開拓創(chuàng)新 不負韶華
人物簡介:郭星星,漢族,1993年12月出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信息與通信系統(tǒng)專業(yè)2018級秋博士研究生,師從沈八中教授和項水英教授,研究方向為激光混沌通信,光類腦計算與儲備池計算。攻讀博士學位以來,她積極參與導師科研項目,腳踏實地、潛心鉆研。目前,她以第一作者身份發(fā)表SCI檢索論文6篇, 國際會議文章2篇,其中中科院2區(qū)5篇,中科院3區(qū)1篇。連續(xù)兩年獲得“優(yōu)秀研究生”稱號,并且榮獲2019-2020學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初窺門徑,科研起步
2012年郭星星從江西吉安來到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從本科到碩士二年級在軟件學院渡過了充實的六年。2018年秋通過碩博連讀的方式,進入通信工程學院,開始了她的博士學習生涯。從軟件學院跨足到通信工程學院,注定是個不容易的開始。面對繁重的學業(yè)壓力和完全陌生的科研領域-光儲備池計算,于她而言,是很大的挑戰(zhàn)。從一開始的手足無措和自我懷疑到今天應對自如,離不開項水英教授的諄諄教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項水英教授團隊瞄準國際前沿,長期開展半導體激光器與類腦計算的交叉前沿研究,在神經(jīng)元和突觸器件全光硬件化實現(xiàn)、全光類腦計算理論及算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從初接觸光儲備池計算開始,郭星星首先面對的就是半導體激光器與機器學習的交叉融合這一難點。大量文獻閱讀和代碼調(diào)試更是家常便飯。和師兄經(jīng)常因為一個小問題反復研究琢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潛心研究,終于建立起了基于垂直腔面發(fā)射激光器的儲備池計算系統(tǒng)。但是科研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前期經(jīng)歷了五次拒稿后,第一篇關于光儲備池文章終于發(fā)表在了IEEE權威期刊Journal Selected Topics Quantum Electronics上。每一次拒稿背后都是一次對自我的改進與反思的過程,一個個通宵與文獻和代碼為伴的夜晚。勝不驕敗不壘,在這之后的兩年中,郭星星持續(xù)跟進國內(nèi)外最新研究進展,積極推進光儲備池計算系統(tǒng)的深入研究。在老師的帶領下也參與了“光類腦計算”實驗平臺建設,并順利實現(xiàn)光神經(jīng)元、光突觸可塑性、VCSEL非線性動力學及其應用等實驗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以第一作者發(fā)表了五篇相關的SCI論文,兩篇國際會議文章。
不畏險阻,直面挑戰(zhàn)
豐碩的成果背后,是郭星星一直以來的刻苦付出,科研的世界里,沒有容易二字。郭星星說:“剛從軟件專業(yè)轉過來的時候,光通信和光儲備池計算完全是陌生的。在那段時間,我大量閱讀基礎文獻,對文獻中出現(xiàn)的算法模型,都加以復現(xiàn)和驗證,并加以總結。有了牢固的基礎,才能更好得開展后續(xù)研究?!本艑又_,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經(jīng)歷這一系列系統(tǒng)的學習之后,不僅熟悉了本學科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和理論基礎,也掌握了相關研究方法和實驗手段。在之后的科研工作中,勤于思考,用于創(chuàng)新,常常在學科交叉之中迸發(fā)處新的靈感與想法,并加以驗證,最終形成論文成果。學術上取得的成績也離不開科研團隊的支持。郭星星說:“我很高興能夠加入到一個溫馨和諧的實驗室大家庭,雖然我們的團隊可能比較特殊,一位女博導帶領了三個女博士,但是我們都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我們要做乘風破浪的姐姐?!薄爱斎?,漫漫科研之路才剛剛開始,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未來還需繼續(xù)努力,勇于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p>
全面發(fā)展,張弛有度
學術研究之余,郭星星還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運動的人,跑步、游泳、騎行、爬山都是她學術生活中的點綴。她認為堅持全面發(fā)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遠。
導師寄語
郭星星是一位踏實上進的同學,能坐得住冷板凳,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她的專注和鉆研精神是值得欣賞和贊揚的,希望將今日之成果作為新的起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文/胡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