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男,漢族,中共黨員,電子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shù)專業(yè)2019級博士研究生,師從尹應(yīng)增教授,研究方向為天線與微波理論,MIMO天線及陣列天線的分析和綜合。博士期間,參與多項科研項目:國自然基金一項,縱向一項,橫向三項,以第一作者發(fā)表高質(zhì)量SCI論文三篇(均為中國科學院二區(qū)Top),授權(quán)國家發(fā)明專利2項。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學業(yè)一等獎學金、華為杯研究生數(shù)模競賽全國三等獎、華為天線創(chuàng)新杯二等獎、校優(yōu)秀博士研究生。
仰望星空,志存高遠
研究生入學后,學院發(fā)布了當年的博士國家獎學金的申報和評選流程,張冰認識到國獎是博士生期間含金量最高的獎項之一,更重要的是看到國獎獲得者背后個人的拼搏和對科研的熱愛,這在剛剛進入博士生涯的張冰心中埋下了一顆努力科研進而追求學術(shù)創(chuàng)新和突破的種子。
在博士生涯中,他的目標就像珠穆朗瑪峰一樣隨著攀登而不斷升高,隨之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對科研持著更嚴謹?shù)膽B(tài)度。這影響到他科研學習的方方面面。在科研起步階段,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要達到能理解、能推導并且能應(yīng)用的三能目標。在奠基理論基石并找到合適的科研方向后,他一直向著該方向科研突出學者學習,閱讀并分析優(yōu)秀科研工作的原理和關(guān)鍵技術(shù)。
腳踏實地,不斷前行
在追求目標的路上,他腳踏實地,克服困難,不斷前行。電磁場和電磁波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導致其基礎(chǔ)理論較為晦澀,形成了一定的門檻效應(yīng)。尤以研究生階段開展的高等電磁場為代表,將張量以及四維空間等電動力學概念引入場方程中,一個公式半頁紙看的人頭都發(fā)脹。
導師尹應(yīng)增教授這樣教導他:“科研是先學會科學知識才能展開研究,志存高遠的人怎么能在第一步就被卡住呢?;A(chǔ)理論需要靜下心,一步步推導分析,搞懂之后就不再畏懼那些長長的公式了?!边@番指導不僅激發(fā)了他的斗志和熱情,并且給出了良好可行的建議,使得他能夠不畏困難,向著更高的目標不斷前行。
心存感恩,甘于奉獻
回顧過半的博士生涯,在科研和生活中,張冰每次進步都與尹老師和師兄師姐的指點幫助密不可分。從剛剛?cè)雽W選課迷茫狀態(tài)下幫助確定哪個對專業(yè)發(fā)展最有利,哪個可以后邊再慢慢學,到指導文獻中不懂的原理和方法,這些是他能在科研路上走的更高更遠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自己成為大師兄后,同樣主動為后來的師弟師妹們解決科研上的困難,包括理論計算、全波仿真、實物加工和輻射場測試等。此外,對于未定研究方向的師弟師妹,他也會給予各種方向目前研究熱點的大致介紹,隨后帶師弟師妹和導師一同討論研究方向的選擇和研究難點的突破。在假期,張冰積極參與家鄉(xiāng)社區(q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活動,包括登記有重大基礎(chǔ)病無法打疫苗的老人等。社會需要的是能有所奉獻的人,而不是想有所收獲的人。潛心耕耘,反哺他人和社會才能成就自身并獲得心靈的升華。
(文/吳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