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科大報》:從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來講,您對青年教師從事學術(shù)研究有哪些建議?
郝躍:我想,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點,如果想做成一件事情,就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就不要為遭受挫折而沮喪,不要因暫時失敗而一蹶不振,這對走向科學這條路的年輕老師十分關(guān)鍵。我這一路走來,總體比較順利,但中間的溝坎也比較多,沒有信念的堅持是很難跨過這些坎的。我工作以后,我曾經(jīng)有機會去某個廳當廳長,都下文了,可我選擇了放棄,我離不了微電子,我要做學問;也有別的高校請我去當校長,想來想去,我也放棄了,西電是成就我的地方,我科研的根在這里,我舍不掉。經(jīng)得住誘惑,始終堅持自己看準的目標和方向,不要因為各種各樣的誘惑而改變,一般人做到這確實很難,但是卻是成功所必須的。很多人偏離了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往往就是因為不能正確處理眼前的各種誘惑,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較嚴重。
第二點,如果想邁向更高的目標,就一定要虛心。在科學的道路上,三人行必有我?guī)?,要善于向身邊的人,甚至是自己的對手學習,這是成功的關(guān)鍵。只有虛心、只有當你愿意俯下身子去傾聽,才會有人扶持你,才有人愿意幫助你,才有人愿意和你交流。我能夠走到今天,沒有了前輩先生們的全力支持,那是不可能的。而要想獲得別人的支持,如果別人不認可你也是不可能的。要得到別人認可,你就要虛心,就要學會當學生。一句話,做人的人品非常重要,人品決定發(fā)展的高度。
第三點,如果想攀登科學的巔峰,就不能關(guān)著門自己搞,必須和國際接軌,具備敏銳、獨到的眼光。閉門造車出門不合轍呀,科學的發(fā)展雖然各有差異,但是最高的頂峰往往是在同一個地方。做科研、搞研究,必須走出書齋、走出實驗室,和國際最前沿的科學家交朋友,把成果拿到世界上去比一比,經(jīng)常到人家那里去看一看,緊追其后,最終超越。
《西電科大報》:郝教授,您一再強調(diào)別人給了您很多啟發(fā)、幫助,請談?wù)勥@方面的情況。
郝躍:我說說我們的微電子所吧。
開始的時候,我們的微電子在國內(nèi)并不是很強,直到1986年才建立碩士點。知不足而后勇,不強給了我們年輕人很好的機會。所以,到1996年的時候,我們就拿到了博士點,2000年就進入了全國重點學科之列。
這個學科的發(fā)展,和其它的學科不一樣。當時留校的年輕人,大家都在想辦法把這個學科做到由弱變強。實際上,微電子所發(fā)展的歷史重擔已經(jīng)落到了我們年輕人身上。我們?yōu)槭裁茨軌虺晒δ??與我們的團結(jié)和協(xié)作有很大的關(guān)系。當時留校的有三個年輕人,我、楊銀堂和莊奕琪,我們都在想辦法把這個學科振興,不斷發(fā)展,所以一直都在奮斗。
有一句話叫大樹底下好乘涼,但是還有一句話叫大樹底下難長草。微電子所當時實力不算強,不是大樹,我們雖然難乘涼,但卻因為沒有大樹,變成了長勢很好的草,是因為努力、因為奮斗、因為團結(jié),微電子所成功了,變成了一棵比較大的樹。但以史為鑒,我們今后要吸取教訓,不斷扶持年輕人,一定不能遮擋住年輕人,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事業(yè)一代一代不斷發(fā)展和壯大。
《西電科大報》: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您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郝躍:當選院士,得到這個榮譽,看似是我一個人的成功,但其實并不是我一個人在努力。
首先,這是我們微電子幾代人共同奮斗的結(jié)果。從我的老師開始,他們從1958年建立半導體專業(yè)開始,這個努力就沒有斷過,這是一個量變產(chǎn)生質(zhì)變,一個累積沉淀的過程。
其次,這和一個團隊共同的努力分不開,沒有團隊,單靠個人,要想完完全全實現(xiàn)一個目標,那是不可能的。我能夠當選院士,這是西電所有微電子人共同的榮譽。
第三,也是和各方面鼎力支持分不開的。沒有國家對微電子學的重視,沒有學校對微電子專業(yè)的支持,沒有我的家人的默默奉獻,怎么可能有我的今天?想到這,我感慨良多,很多前輩大師一直激勵我堅持自己的目標,對我充滿了信心,這些都是我戰(zhàn)勝困難的力量源泉。
第四,選擇一個方向,具備國際視野對成就自己的理想非常重要。今天對我是新的起點,同時也是對我提出了一個新的標準。未來,還有很多科學難題在等著我,比如超寬禁帶半導體的材料和器件研究等等,我們還要不斷發(fā)展,為國家做出更多貢獻,在國際學術(shù)領(lǐng)域取得更好的成績。
(文/西電科大報·強建周 秦明)